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新客首次購買輸入【fan60】現折HK$60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幼兒表達力不佳,玩起來不顧身體,容易有憋尿情況。孩子的泌尿系統尚未發育成熟,若頻繁憋尿,泌尿系統容易感染病變,若是沒有妥善的醫療照護,將來有會有重複感染的風險!除了教導孩子正確的尿尿知識外,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上廁所意願?甚至主動去尿尿呢?
目錄
孩子有沒有憋尿,可以觀察飲水量和排尿量,根據年紀推估孩子一天所需的排尿量:
➊ 0-1歲:400-500 ml/天
➋ 1-3歲:500-700 ml/天
➌ 3-6歲:600-800 ml/天
除此之外,還可以根據年紀推估膀胱容量,公式:(年紀+1)× 30ml。以一個5歲孩子來說(5+1)× 30ml=150ml,再統計孩子一天排尿次數,推估是否在範圍值內,當然排尿量會根據水分攝取多寡及運動量而有影響。但若孩子已經喝了200ml的水,卻依然還沒有想去廁所,就需要確認孩子是否在憋尿了。
1.害羞的個性
有些孩子個性內向,對於陌生人或在陌生環境,會因為害羞不敢開口,就會憋尿甚至尿褲子的情況發生。此種情況通常是父母不在身邊時較容易發生,需要特別注意孩子在學校、安親班的表現。
2.陌生環境
孩子第一次到幼稚園、小學,可能會因為不熟悉環境、新加入一個團體生活,加上沒有熟人相伴,導致有尿尿需求不敢開口說,甚至出現憋便習慣。父母可以陪著孩子熟悉環境,當孩子產生安全感後,憋尿情況將獲得改善。
3.貪玩
孩子在玩耍時,會因為捨不得離開而憋尿不願意去廁所。父母可以注意孩子玩耍的時間,固定提醒該上廁所,讓孩子放下手中的玩具,來避免憋尿時間過長。
1.泌尿系統感染
尿液長時間儲存在膀胱內,容易滋生細菌,可能會引發泌尿系統病變,常見的症狀包含:尿道、膀胱炎,出現發燒、無力等病狀,嚴重甚至會導致腎臟發炎,需要立刻尋求醫師協助。
2.膀胱無力
長時間憋尿,容易將膀胱撐大,當膀胱肌肉過度失去彈性,除了影響儲尿功能外,更會造成排尿疼痛、殘尿排不淨等問題。
3.專注力下降
憋尿時,孩子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憋尿這件事上,會表現出坐立難安、緊張兮兮、精神渙散等特徵,除了造成膀胱負擔外,更會影響孩子在學習與活動的表現。
培養良好的如廁習慣不容易,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努力,除了提供穩定的外在環境外,還可以試試以下方法:
➊ 定時排尿:養成特定時間的排尿習慣,例如:飯後、睡前都去一趟廁所排尿,建立起定時排尿的生理習慣。
➋ 提前告知:萬一孩子貪玩不願意去廁所,可以事先告訴孩子,3分鐘後休息時間要去尿尿,除了讓孩子知道稍後需要休息去廁所外,也可以經由提醒讓孩子產生尿意。
➌ 增加上廁所的樂趣:和孩子一起布置廁所,種植簡單植栽,讓孩子負責澆水,提高去廁所的意願。
建立孩子的如廁習慣需要父母的陪伴,切勿以嚴厲、斥責的教育方式,孩子不僅無法放鬆尿尿,更會產生排斥心態。需要以開放、引導的態度,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,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About
Brand Story
Our Values
Our Team
Help
FAQ
Delivery & Shipping
Payment
Return Policy
Terms & Conditions
2023 © IOHS 十分幸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