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啾!不小心漏尿了嗎?

根據研究資料統計,在台灣,45歲以上婦女有3成(約132萬人)有尿失禁的困擾,但其中只有兩成患者主動尋求專業醫療協助,多半人可能受傳統觀念影響,或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耽誤就醫。但事實上,尿失禁在經過妥善的藥物、行為治療下,是可以被控制甚至是痊癒的,因此積極面對才是擺脫尿失禁的不二法門。

女性為什麼容易尿失禁 (漏尿)?

根據國際尿自制協會(ICS)的定義,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自主地漏出,並且造成衛生和社交上的困擾。其中女性尿失禁的比例又高於男性,但這是為什麼呢?原因可以簡單從兩大面向來探討:

  • 先天構造
    女性的尿道天生較男性短,男性尿道長,閉鎖性 自然比較好,就像長吸管較容易阻擋液體流出一樣,以及攝護腺會讓尿道變狹窄,因此漏尿的機率相對降低;而女性尿道短,閉鎖壓力小,因此漏尿機率自然比男性高。而女性更年期過後,隨著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,泌尿道附近的黏膜組織也會逐漸萎縮,導致彈性不如年輕時,進而影響尿道的閉鎖功能。
  • 生育子女
    許多女性會在產後出現尿失禁的症狀,懷孕時胎兒的重量、生產時陰道與骨盆附近的肌肉用力將胎兒擠出,會造成控制排尿的骨盆底肌群鬆弛與受損,造成孕期或產後的尿失禁問題。

尿失禁的種類

尿失禁根據成因與症狀可以分為五類:

  1. 暫時性尿失禁
    多半發生在尿路感染時,只要針對尿失禁的原因加以治療就可痊癒。
  2. 應力性尿失禁
    是女性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,也佔所有尿失禁人口的40-60%。主要是因為尿道括約肌鬆弛,使尿道無法完全閉鎖,導致患者在肚子用力時就會漏尿,像是咳嗽、提重物、跑步、跳躍、改變姿勢等等。
  3. 急迫性尿失禁(膀胱過動症)
    膀胱附近的逼尿肌不自主收縮,導致有尿急感時尿液容易漏出,患者會來不及到廁所就尿出來。
  4. 滿溢性尿失禁
    膀胱收縮無力,導致尿液會在脹滿後溢出,原因為神經病變或長期憋尿,導致膀胱的知覺受損、缺乏張力,較常發生在失智或帕金森氏症患者身上。
  5. 混合性尿失禁
    合併兩種或以上的尿失禁類型,女性尿失禁患者中,約有20%的患者是混合應力性與急迫性尿失禁。

這樣的尿失禁嚴重嗎?

更年期婦女最常見的是應力性尿失禁,根據嚴重程度可以分為四級:
第一級(輕度):提重物、咳嗽、忽然用力時會漏尿。
第二級(中度):跑步、快走、爬樓梯、打噴嚏時會漏尿。
第三級(重度):走路、做家事、坐到蹲、蹲到站時會漏尿。
第四級(極重度):躺在床上翻身就會漏尿,甚至是尿液會自動流出。

尿失禁的嚴重與否除了醫師建議的以症狀來做分級外,影響個人生活的程度也可以當作衡量標準,有些人覺得輕微漏尿不影響生活,也有的人覺得一點點漏尿都讓他無法出門,所以不論是在上述分級的哪一類,也不論嚴重與否都可以尋求醫師協助,千萬不要等到病情嚴重才就醫。

尿失禁如何改善?

尿失禁的治療除了藥物、手術、精密儀器治療外,還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與減緩症狀。

  • 上廁所時要放鬆,要確定膀胱有足夠時間將尿液排空,不要急著離開廁所。
  • 要攝取充足的水分(每天至少1500-2000CC),如果因尿失禁而少喝水,會更加重膀胱的負擔。
  • 減少抽菸與飲酒。
  • 保持排便順暢,長期用力排便對骨盆底肌會造成損傷。
  • 保持放鬆與不要焦慮,不要過度擔心尿失禁問題,可以適時轉移注意力並鼓勵自己可以做到。
  • 平時可以練習做強化骨盆底肌的運動(凱格爾運動),來幫助肌肉恢復張力與維持彈性。
  • 體重過重的婦女可以適時減重,降低骨盆負擔的重量也有助改善尿失禁。

別讓尿失禁困住生活

罹患尿失禁最恐怖的其實不是面對治療或是手術,而是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擾,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漏出的尿液,嚴重影響社交與自尊,連睡覺都不能好好睡,這無疑是尿失禁婦女心底最深沉的痛。近年因長照觀念與醫療進步,讓越來越多廠商投入研發各種輔具,來減緩尿失禁患者的負擔,具吸尿功能的內褲尿墊布與防水的隔尿墊,讓尿失禁不再綁住患者的生活,終於可以擺脫異味,邁向清爽人生。

漏尿輔具推薦:女性尿用內褲

參考資料:《泌尿婦科診治照護全書》